信用报告的定义与分类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23

信用报告是指征信机构以合法的方式从不同渠道收集信用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后提供给经过授权的使用人的书面报告。信用报告包含了反映某个企业或个人信用历史、信用能力和信用价值等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包括信息主体的基本定位信息、信用交易信息、公共记录、信用查询记录和争议记录等,企业信用报告往往还包含财务信息。信用报告的显著特征是,它旨在客观真实地记录信用主体的信用记录,不对其中的信息作任何修改和变动,以维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信用报告的作用在于客观呈现信用主体以往的信用历史,帮助授信人据此对信息主体的“信用习惯”和“未来偿还风险”作出判断,以减少贷款不良率、提高授信机构运营效率。正因为信用报告具有全面、客观和真实的特点,其他征信产品才能以它为本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因而信用报告也是征信业发展的基石。

不同的信用报告,采集的信息范围和涵盖内容不尽相同,但本质都是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按照信息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信用报告分为个人信用报告(又称消费者调查报告)和企业信用报告。这两类报告除信用主体不同外,最显著的差别是遵守的法律不同:个人信用报告需遵守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约束,企业信用报告和评级报告需要遵守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法律。在遵守各国法律的情况下,信用报告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一些国家的信用报告只包括负面信息,而有些国家的信用报告则比较全面,既包括正面信息,又包括负面信息。在使用期限上,一般对个人信用报告的负面信息记录期限各国都有自己的规定,但是,企业的负面信息记录很少有期限规定。

按照信息内容繁简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信用报告分为一般信用报告、基本信用报告、深度信用报告和信用追踪报告等。一般信用报告主要包括信息主体最基本、最普遍的信息,对于信息主体是个人的情况,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信用记录、查询记录等信息,对于信息主体是企业的情况,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品质、能力、资本、经营状况、担保品和财务信息等。基本信用报告则相对简单,主要提供信息主体的基本信息,如名称、住址、电话和邮编、一些公开的负面记录等。深度信用报告又称个性化定制报告、特制报告等,这是征信机构接受客户委托,根据客户的需求,结合宏观经济形势、消费者行业发展趋势或企业所处行业发展趋势等,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信息主体当前的信用状况,可以包含信用评分、信用风险指数及信用评级等在内,是最具综合、最富含价值的征信产品,当然,这类报告的价格也非常高。信用追踪报告是于征信报告出具后,征信机构提供的征信后的续追踪增值服务,如针对异常事项快速提供的企业信用异常通报。

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信用报告分为商业银行版信用报告、普通企业版信用报告、政府版信用报告和监管版信用报告等。商业银行版信用报告是供商业银行使用的,这类报告的信息是最为全面的。普通企业版信用报告只是共享商业信用信息,如目前我国许多社会征信机构所作的信用报告,是普通企业在商业授信过程中防范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政府版信用报告往往是依法行政的需要,它们并不一定需要非常详细的信息,往往有一个定性的判断或汇总的信息就已经足够了。监管版信用报告则主要是根据监管当局的需要而推出的,这类信用报告对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最为关注,尤其是加总的信用信息,而对其他信息的关注度不高。

实际上,上述分类是根据不同主体的实际需要,对信息主体的信息进行灵活的组合、加工和分析而得出的。可以说,信用报告的分类还可以有很多种,这一切均取决于商业需要和公共服务需要。

本文链接: http://cx.gzoutsourcing.cn/Article/20170223/2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