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信用建设全覆盖提升城市竞争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07

自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创建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广东省广州市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一直不断探索。目前已建成覆盖广州市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多个部门也建立了本行业信用档案和信用分级管理制度,海关、税务、法院与政府部门初步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成了“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顺利完成了基础构筑和框架搭建工作,正转入更深层次的建设阶段。广州在具体领域如何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又有哪些创新和亮点?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志英。


记者: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陈志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广州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2年以来,广州市先后印发《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广州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部署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各领域信用建设落实到政府各职能部门贯彻实施,并规范信用信息管理。


目前,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为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共享;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多个部门建立本行业信用档案和信用分级管理制度;海关、税务、法院与政府部门初步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失信被执行人等信用主体进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建成“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为银行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税务部门与银行合作推出税融通,应用信用信息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同时,积极开展诚信宣传,通过“诚信广州大家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等一系列信用宣传教育、评优评先活动,营造诚信社会氛围。可以说,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顺利完成了基础构筑和框架搭建工作,正转入更深层次的建设阶段。


记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广州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陈志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政务公开、信用记录、信用分级管理、守信失信联合奖惩等机制,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市民遵纪守法、企业守信经营的诚信意识,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促进了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使广州市这一“千年商都”焕发新春。


广州市已连续几年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摘得桂冠。近期,又被世界权威城市排名机构GaWC(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首次纳入“Alpha-”城市序列,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2016年,广州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757家,同比增长23%;实际使用外资57亿美元,同比增长5.3%。截至2016年底,已有28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市投资。这一系列的成绩,与广州市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条完整、工业制造力和研发能力一流、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丰富等一系列软硬件优势息息相关,但同时也与广州市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密不可分。


记者:目前,广州市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困难或问题?


陈志英:政务诚信方面,广州市制定实施《广州市政务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政府性债务管理、公务员诚信建设4个专项工作方案及《检查督导方案》,形成“1+4+1”的工作推进模式,确保政务诚信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通过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和结果信息依法公开、全国率先实现三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全国率先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公开政府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出台《公务员诚信守则》,实行公务员录用诚信承诺制,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探索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系统和公务员诚信信息查询共享系统。推进失信政府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督促有关政府机构执行法院判决。


商务诚信方面,广州市积极开展行业诚信建设、打造诚信商圈、评选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健全信用红黑名单制度。今年,广州市首个商务诚信平台——越秀区一德商务诚信平台建成上线,消费者或监管部门扫描一德商圈商品标签上的二维码,即可实现“掌上智能追溯”, 实现了商品来源可追溯。在2016年开展的“守合同重信用”评选中,共有符合条件的5826家企业(个体工商户)被公示为“2015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广州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数量占全省26.3%。推进电子商务诚信建设,积极组织广州市企业申报2017-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已择优向省商务厅推荐了16家正选企业、25家备选企业。


社会诚信方面,广州市归集完善各类社会主体信用信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和个人信用建设。一是社会组织信用管理,加强督促指导,通过推进社会组织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和信用评估及分级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二是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应用机制,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强对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并由政府带头在公务员招录、积分入户等重点领域加大信用信息应用力度。三是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开展“诚信宣传”主题月实践活动,通过举办“诚信广州市民论坛”、诚信主题“道德讲堂”专场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司法公信方面,广州市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作用,以司法行政公信建设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严格把关执法、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强化日常监管,完善诚信执业奖惩机制。大力推进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工作,广州市中院每月定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向广州市各有关部门推送,在投资项目审批、房地产权转移登记、商品房预售、动产抵押股权质押、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限制失信被执行人。


虽然广州市各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信用建设宏观层面立法的欠缺,国家尚未出台信用相关法律,仅有一些政策法规支撑,信用信息的归集、应用和管理方面没有全国统一的明确规定,缺乏上位法支持。希望国家层面加快信用立法,尽快出台全国性的信用法律法规,为地方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记者:广州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有哪些创新亮点和经验?


陈志英:广州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亮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启动早,广州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印发了《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二是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比较完善,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下设信用办和12个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等;三是制度体系建设比较健全,广州市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累计出台了30多部规范性文件,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四是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广州市已建成可供社会查询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信用信息数据库归集约300万法人主体和4000万自然人主体共计9亿多条信用信息;五是信用信息应用广泛,已经推动信用信息在公共资源交易、电商监管、税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等多方面的应用。


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信用信息的创新应用上,通过“以用促建”,推动广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目前广州市已在多个领域开展信用信息创新应用,例如,南沙自贸区推进进出口商品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利用信用信息进行质量监管,对进出口商品从单纯的口岸监管转变为事前“源头可溯、风险可控”、事中“守信便利、失信惩戒”、事后“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链条闭环监管。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鼓励在公共资源交易中使用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广东林安物流集团充分应用信用信息,创新推进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搭建物流信用信息平台,自主开发物流诚信管理系统,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打造物流行业信用标准,形成了可在全国物流行业复制推广的“林安模式”。


记者:中小企业、微创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广州在建立以此为核心内容的企业信用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陈志英:广州市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印发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十条工作措施的通知》,其中第一条工作措施便是要构建符合广州市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广州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并于去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打通政务网、金融城域网与互联网的信息交互,实现了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级、网上申贷以及融资供需信息的网上发布、撮合跟进。


该平台的建设既拓宽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又为银行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提供了便利,提高审贷效率,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广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同时,也促进了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广州市信用联合奖惩落到实处。

本文链接: http://cx.gzoutsourcing.cn/Article/20170807/2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