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投入运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10

  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投入运营,解读为何落户越秀海珠广场?

  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深圳证券交易所、越秀区政府三方合作共建的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近日正式投入运营。

  7月6日,广东省政府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位于越秀区海珠广场星寰国际商业中心的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揭牌。

  深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建军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表示,深交所将全力支持广东公司上市和广东上市公司,支持广东用好债券市场、共同推动提高广东上市公司质量及共同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的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立足广州,辐射全省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在地化服务载体和对外展示窗口,更好地推动全省企业上市、发行固定收益产品,支持区域内深市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增强金融服务广东实体经济能力。

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俯瞰海珠广场


  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为何选址越秀?

  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筹备负责人兰邦华表示,越秀区作为广东省行政中心区,公共服务优越、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平台高端、金融产业发达。在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建设过程中,越秀区领导、越秀区金融局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越秀区高效务实的政务服务。未来,深交所将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任务,切实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积极拓展“在地化”服务深度和广度,助力越秀区巩固提升金融服务产业优势,让老城区越秀焕发新活力。


  越秀金融也持续向好

  2019年,越秀区金融业增加值708.94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区GDP比重22.61%。

  2020年第一季度,越秀区金融业增加值197.15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区GDP25%。年内新引入7家金融类机构(1家财务公司、1家期货、2家保险、3大保险平台),金融及类金融机构合计达778家,注册资本超800亿元;累计上市(挂牌)企业65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15家,总市值超2300亿元。

  持牌法人总部金融机构5家,包括:广发银行、华泰期货、广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和广东华侨信托投资公司。

  持牌金融机构53家,包括:银行12家、证券6家、保险28家、期货4家、信托3家。其中,广州港财务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已于3月4日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筹。

  集聚地方金融机构733家,包括小额贷款公司88家(约占全市78.57%),商业保理公司51家,融资租赁公司104家。12家世界500强、24家中国500强企业、60余家国内外知名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纷纷抢滩设立地方金融机构,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2019年金融街园区税收达11.5亿元

  2012年,具有岭南“十里洋场”商业文化集散地和现代金融发源地的长堤,正式挂牌“广州民间金融街”,近年来赢得满满荣誉。

  广州民间金融街先后获全国民间金融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金融科技先行试验区、国家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国首个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试验区和公益金融试验区等称号。

  民间金融街集聚了一批民间金融机构,2019年金融街园区税收达11.5亿元,同比增长13.6。

  其中,小额贷款公司税收5.3亿多,同比增长54%,年纳税超500万元的小贷公司26家,309家主导产业累计为超过100万户中小微企业、中低收入者和“三农”,提供融资额超5000亿元,其中小贷公司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超700万笔,金额达461.65亿元,贷款余额210.88亿元。


  加快区域金融改革创新

  在推动小型金融机构、优质金融创新产品发展方面,越秀不断提高金融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区域金融改革创新。


  科技手段

  引入科技手段,优化民生金融服务。

  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等金融科技,创新建立起有别于银行传统业务的“数据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新模式。


  协同创新

  支持协同创新,构建特色产品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风险补偿、风险共担等形式推动机构、市场、产品协同创新发展,鼓励新型金融机构积极服务传统银行模式下难以惠及的“长尾”客户,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设计发行200多种特色化的金融创新产品体系,其中供应链金融产品约占40%,消费金融产品约占60%。


  连续4年金融稳定考评排名第一

  越秀区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民间金融街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持续稳健发展,以满分的成绩连续4年在广州11区金融稳定综治考评中排名第一。

  启动全省首个监管评级试点。目前全区82家小贷公司参与监管评级,其中A、B、C、D级分别有3、36、23、20家。

  强化网贷平台风险管控。经提前介入、主动出击,提前跟踪防控风险,越秀P2P平台数量已由13家下降至2家;待收余额由42亿下降至7.5亿,降幅达82%;投资人数由20万人下降至0.8万人,降幅达96%。目前风险出清已到最后攻坚期,正稳步推进。

  升级非现场监管系统。对原广州民间金融街小贷公司非现场监管系统升级改造,以更全面掌握小贷公司经营信息,及时发现风险并迅速做出有效措施。


  充分服务文化、科技、商贸等主导产业

  探索“金融+文化”合作新模式。目前,越秀区正以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承接大湾区一批重大金融创新事项及合作项目,创设大湾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国家级金融枢纽。

  拟成立千亿级规模“金融+文化”产业基金,培育专营文化产业的金融机构(包括文化银行、文化保险等),推动文化领军企业上市,形成系列可供复制、可推广的文化金融产品、机制体制和文化金融投融资模式。

  打造“金融+商贸”服务新标杆。紧扣建设广州“一江两岸三带”金融商务示范区重点任务,将传统行业与消费新业态融合,积极争取金融服务商贸业优惠政策,以高端金融商务服务、总部型金融企业和高端金融商务配套为产业发展核心,引领高端服务配套行业集聚发展,强化区域金融决策中心、管理中心、运营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建立“金融+科技”融合新体系。设立区级创业投资基金,集聚各类风投创投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大与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平台的对接合作,为中小科技企业股权融资开拓渠道。目前,已构建起包含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的科技金融融资体系,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提供特色化融资产品。

本文链接: http://cx.gzoutsourcing.cn/Article/20200710/2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