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巡展活动现场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至今已百日有余。近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举办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巡展活动,多维度展示了河南省有关单位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用实际行动,让《条例》镕铸、闪耀着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方面的实践之辉,为河南省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开启了新篇章。
优化市场环境 为市场主体培育壮大营造空间
优化市场环境的关键是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条例》以破解市场主体面临的困境为出发点,对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权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作了制度安排,为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省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先行先试,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为《条例》的施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省发展改革委创新推广了“信豫融”信用大数据应用服务,累计注册金融机构248家,实名注册企业2万余家,发布金融产品155款,支持9000多家企业获得信贷728亿元。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了主办银行工作机制,对全省27902家规模以上工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逐一确定主办银行;在全省组织开展以“惠企助力 金融在行动”为主题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和产品推介对接活动,梳理汇编8大类147个创新金融产品,累计发放金融产品手册31.3万余册、贷款明白卡32.9万余份,开展线上对接430次,实现融资463.2亿元。
鹤壁市建成全省首个市级普惠金融平台,去年新增贷款为上年度的1.5倍,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6.9%。
焦作市探索建立了河南首家由党委政府主导的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了“银企对接、征信评级、助贷服务、贷后监控、风险处置+信用建设”5+1功能体系,为银行信贷业务提供全流程闭环式服务。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会100次,发布金融产品147个,发放贷款601.75亿元,融资成功率高达87%。
新乡市上线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入驻金融机构33家,发布金融产品100种,入库企业20519家,累计实现线上授信5.02亿元。打造金融服务新乡模式,让数据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的“真金白银”,为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乡方案。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标准制定获得用水用气营商环境提升专项方案,对标对表先进地区和群众期盼,优化服务时限和服务标准。供水、供气、供暖报装时限分别压缩至5个、6个、8个工作日以内。各市供水、供气、供热办事已经全部进入政务服务大厅,实施统一规范管理,为申请单位和个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标,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办事便利快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国网河南电力公司采取压缩办电时长、创新火速办电新举措,提高效率,通过网上国网APP、微信公众号等8种办电渠道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具备24项办电业务网上办理“一次都不跑”,最终实现高压办电业务与用户交互环节由6个压减为4个以内、压减33%,低压办电业务与用户交互环节由6个压减为3个以内、压减50%。高、低压办电环节均为国家电网系统最少。
平顶山市为低压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电力“三零”服务。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持续开展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公布全省和各地区受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投诉举报渠道,针对社会各界反映的举报线索,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及时核实处理,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解决被拖欠的实际问题,推动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
省审计厅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审计,对瞒报、恶意拖欠、新增拖欠等行为,审计部门加大了通报、督办、追责和处罚力度。
优化政务环境 打造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
优化政务环境是提升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抓手。《条例》通过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创新政务服务方式,着力打造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
南阳市各级各部门争当“金牌店小二”。截至目前,共派出1658名干部走访305家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问题1366项。
濮阳市在全省率先推行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员制度,市、县部门派出747名首席服务员“一对一”精准服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970个,融资贷款48.54亿元。
安阳市出台23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政策文件,开展企业上市挂牌“百舸竞帆”行动,建立外资企业“服务官”制度,一对一精准帮扶企业,着力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2020年招商引资770.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位。
济源示范区建立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会商制度,持续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行动,完善优化“企业服务110”系统,开发手机APP客户端,将12345市长热线并轨济源工业资源集约管理云平台,确保实现一个热线办结所有事项。建立税务首席服务员制度,配备151名首席服务员,为纳税缴费人实施“一对一”“点对点”服务。
开封市组建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一米团”,深入企业一线,由副县级干部任团长,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紧盯企业需求,市委选派党建专员(首席服务官)86名,发挥与政府沟通桥梁纽带作用,赴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增感情、增信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配备1发展。
许昌市统筹上下“一条线”,按照最小颗粒度的原则拆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精细化、要素模板化、指南标准化、办事场景化。而后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精准化的服务指南和个性的材料清单。截至目前,许昌市级政务服务总事项由原来的1212项调整为2170项,其中市级事项有2056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占比94.79%;市级“即办件”事项共1260项,占比58.06%;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比89.61%,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三门峡市开展线下推进“法治化”“标准化”、线上推进“网络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结合推进“制度化”“常态化”等六化建设,夯实数据基础;加快整合全市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地理空间等基础数据库和各专项数据库“一库汇聚”,推动数据“拆墙”。研发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综合管理平台,抓好数据监管。2020年三门峡市政府审批服务效率平均提速20%,179项政务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公租、公积金类便民事项已实现零材料跑腿,秒批秒办。
南阳市推出“最多跑一次”新举措,仅凭身份证就可办公安、民政、社保、教育、公积金等255项民生事项。几个小时即可完成营业执照、免费印章刻制等业务办理;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河南南阳-湖北襄阳率先实现市场主体注册登记跨省通办。
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聚焦税费、人工、融资、用能用地、物流、制度性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降低企业成本3100多亿元。
省财政厅用深化改革的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推出提高采购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21条具体措施,在全国较早取消投标保证金、试行预付款保函等工作,得到市场主体的肯定。
省税务局打好“减、免、缓、降、返”的政策组合拳,通过面对面开展宣传培训、点对点精准推送政策,有力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连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办税便利化改革,丰富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网上申报占比保持在98%以上;大力压缩办税时限,延期申报、延期纳税款由原来的15天和20压缩到5天,出口退税办理时限压缩到6.5天。
省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积极优化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推动政务服务电子化,数字化。
省大数据管理局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河南政务服务网,发布办事指南180余万个,开设“豫快开工”等专栏,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可办,2020年全省网上办件量超过1.2亿件。打造政务服务移动端品牌“豫事办”,累计上线3268项服务,注册用户量突破4000万人,日访问量550余万人次。
省财政厅搭建全省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将采购流程嵌入平台建设,实现全省政府采购“一张网”,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数字化管理。
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交易“一网通办”和不见面服务,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全省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之间数字证书兼容互认和降费,让数字证书“一地办理、全省通用”。
郑州市搭建“郑好办”APP手机端“掌上办”、政务服务网PC端“网上办”、实体大厅端“一窗办”、综合自助一体机端街道社区“就近办”的“四端融合”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安阳市形成“互联网+政务+金融+多场景便民应用”的安阳政务服务新模式,共入驻服务事项2185项,网上可办率100%,其中不见面审批事项1883项,占86.22%。
焦作市建设全省首家“企业纾困360”平台,持续深化政企沟通“云上模式”,2020年累计受理事项2557件,办结率和已办结事项回访满意率均达到99%。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进“三十五证合一”改革,以“减证”促“简政”,受到李克强总理两次批示肯定和国务院通报表彰,在全国复制推广。大力推广“企业开办+N服务”,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开办时间不断压缩。
信阳市成功上线河南首家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应用系统,实现了企业身份在“一网通办”平台的“一次认证、全网通办”。
洛阳市在审批流程上实行“一套资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一次审批、核发一照、加载一码”的工作模式,从受理、审查到核准,都由窗口的受理人完成,申请人无须往返多次跑腿。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通过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进系统与相关平台系统的数据对接与同步共享,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度。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大力推进并联审批和“联合审验”,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最长控制在9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产业类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15个工作日以内,打造了“豫快开工”新模式。
鹤壁市率先建成基于“一张蓝图”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被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向全国推广。
商丘市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社会投资类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全流程压减至75个工作日,材料清单精减后只需提供128项。
省自然资源厅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以“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为目标,持续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税收“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截至2020年底,全省全面实现所有不动产登记业务3个工作日内办结,积极探索“全豫通办”工作,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制定不动产登记工作五条措施,全年共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605万件。
漯河市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可通过24小时不打烊线上申请,线下就近选择登记,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个小时内办结,即办业务1小时办结,已达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前沿水平。全省首家实现了电子“营业执照”在不动产登记领域中的应用,减少企业提交要件,提升不动产登记办事效率。
优化法治环境 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强法治保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
河南省以驻马店市、濮阳市为代表的部分地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依法监察、公正司法,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模式,进一步规范国家机关履职行为,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驻马店市探索建立“12345+法治+督查”的驻马店特色模式,实现了“1+1+1>3”的协作效果,形成了12345热线为司法提供问题线索、司法为热线提供法治保障、督查为法治建设提供落实保障的良性协作格局。印发《驻马店市开展影响营商环境行政执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驻马店市营商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处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营商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处理制度,有效遏制危害营商环境的行为。2020年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全省唯一。
濮阳市在全省率先推出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设立“互联网+督查+营商环境”平台,出台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办法和损害营商环境问责办法。
商丘市出台全省第一部市级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法规——《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省高级人民法院全力提升审判执行管理精细化和精准度,实现审判监管流程节点和执行监管流程节点全程监控,切实解决随意延长和扣除审限、隐性超审限、案件超期移转、随意发回重审等问题,持续提升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全省法院涉企案件平均审判用时由2018年的70天缩短到2020年的59.21天,比全国均值短17.08天。同时着力提升审判效率,2020年全省法院民事一审案件平均办理天数49.6天,比全国均值短17.25天;民事二审案件平均办理天数42.7天,比全国均值短21.15天;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4.78%,比全国均值高3.95个百分点。
优化宜居宜业环境 打造亲商安商乐商靓丽名片
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是区域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的靓丽名片。《条例》着力构建天蓝水清土净的生态环境、亲商安商乐商的人文环境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
在多方努力下,河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河南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推进。2020年底,全省大气环境质量四项指标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份均排名第一,优良天数增加幅度居全国第一。
河南交通网络日趋完善。郑徐、郑万、郑阜、商合杭、太焦高铁相继开通,米字形高铁基本建成,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53公里,其中高速(含城际)铁路1980公里、新增94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100公里、新增795公里,基本通达所有县城。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启动,信阳明港机场投运。淮河、沙颍河水运通江达海,内河水运通航里程1675公里。全省“米+井”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
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河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断完善,134个县(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中小学“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在全国较早构建了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全链条生均拨款制度。
在省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努力下,河南各地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法规制度体系日趋完备,《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全国第二部省级综合性社会信用地方法规。
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提速。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获批,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数据突破48亿条,位居全国第一;“信用中国(河南)”网站公开信用信息3.5亿条,率先实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存量代码转进信用体系建设,信换100%。
信用监管机制加快形成。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统一的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并嵌入省直部门业务审批、市县网上政务服务及公共资源交易等90个平台系统,累计实施信用核查2000多万次。
濮阳、周口等地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树立优秀企业家典型,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创新,形成尊重企业家风尚、发挥企业家作用的社会氛围。
濮阳市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濮阳企业家日”。2020年11月1日,召开首个企业家日庆祝大会,现场授予3名“濮阳市功勋民营企业家”,37名“濮阳市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并颁发了“濮阳市优秀首席服务员”“年轻一代优秀企业家”“非公党建优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等多个奖项。设立“濮水民营企业家学院”,系统培训企业家,提升企业家素质。
周口市挂牌成立民营经济学院,打造周口民营企业家身边的“智慧加油站”。学院每月安排1-2期线下3名“濮阳市功勋民营企业家”,37名“濮阳市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学习课程,组织学员们集中收听收看名家、名师授课,增强企业家学习意识,帮助企业家更新观念、拓展视野,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设立创先评优专班,通过选树典型、示范创建,以点带面、引领带动、积累经验、示范推广,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条例》熔铸实践和民意 规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据了解,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条例》立法工作,《条例》融入了先行先试单位的成功实践和各界的意见建议。
2020年3月,省委将《条例》制定列入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并作为省领导领衔推动重大改革项目。
2020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成立立法起草工作组。2020年6月,工作组赴三门峡开展调研后形成《条例(草案)》初稿。2020年8月,收集整理社会各方面反馈意见建议1100余条。2020年9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2020年10月,书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征求意见,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再次修改完善。2020年11月23日,省委常委会同意将《条例》按程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2020年11月28日,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
2021年4月20日,在省直机关综合办公楼《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主题宣传巡展主会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说:“《条例》的出台为河南省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流营商环境必将成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素、对外开放的新标识、区域竞争的新优势。”